而第三套粮票改革的主要原因是目前兴华公司现在划归管理的有差不多320万人,本身粮票的使用其实一直是公司内部在使用,用来取代金银货币。而随着南太诸座从巴厘岛屿以东到新西兰以西已经全面划归兴华公司管辖范围,人口开始急剧增加,而经过了在两年时间的经营之后,原本这些岛屿通过以物换物方式进行的商品互换,已经出现需要增加兴华公司内部粮票的需求,而荷兰人在东南亚地区一直在推行的票据以及西班牙葡萄牙人现在和兴华公司的贸易一直通过记账模式。也就是双方你买走了多少货物,我卖给你多少货物一直都有钱财上的往来,在这些钱财往来只是账户上的数字而已。而扬·皮特斯佐恩·科恩总督上任之前,荷兰这些商船就一直是这个方式,以至于荷兰人其实手中留下来大量金属货币。
扬·皮特斯佐恩·科恩总督上任之后,因为要控制东南亚的原因,所以一直在推行优惠于荷兰人的商业政策,要求当地人的商贸必须经过荷兰人负责。但是兴华公司船队却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绕过这些阻拦,加上荷兰人的政策虽然严肃,但是管理的能力也是很烂。于是决定挑起那场战争,但是从结果上来看,自己没达到任何目的,反而导致东南亚地区商贸往来愈加繁荣。而双方签订停战协定之后,清华公司要求与当地各个苏丹国自由贸易往来,但是却同意了新华公司的商品只能通过荷兰人进行售卖。
因为只能和荷兰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进行挂账贸易往来。文莱国王是个很透彻的人,因为文莱希望主动作为中立国的行为,导致就有了做中间商的想法,文莱与东南亚地区的苏丹国也就开始了进行贸易往来。未来希望通过兴华公司可以打败荷兰研以获得自由通商贸易需求的东南亚苏丹国。
于是这些苏丹国就单独的与文莱国签订了贸易合同,文莱国也希望建立和新华公司的粮票和荷兰人的票据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但是自己的制造能力确实太差了。没办法文莱和这些苏丹国的贸易就通过金银铜货币来进行。但是不论是和兴华公司做贸易,还是和其手下有自己工厂的股东做贸易都需要中华公司的海关来负责。导致其货币就需要兑换成兴华公司的粮票,而这也加剧了粮票的需求量。而制造成本不高,制作难度异常高的新华公司粮票在防伪基础上一直下了很大的本钱。即使荷兰总督在看到兴华公司的粮票之后也萌生了没办法仿制的需求。而经过兴化公司与文莱国半年多的贸易,文莱当地也有了粮票需求。这就导致粮票的需求量大增,而新的防伪技术也就需要提上日程。
这里再回到留在朝鲜地区的三个护卫团的兵力,本来通过安排兴化公司其实希望南下占领澳大利亚岛屿,大力开采当地的铁矿石,但是吴启贵与库页岛还有登莱的吴启荣并非十分赞同这项要求,原因倒并不是他们需要这三个团的兵力。而是主粮的粮食需求,如果现阶段开采澳大利亚的铁矿,那么势必需要增加劳工。而现在劳工和战俘都在各处岛屿上进行大规模的土地平整和开垦工作,现阶段的情况是大名本地其实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粮食的需求非常大,而兴华公司也要通过粮食供给来吸引更多的难民加入。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登莱作为大本营每年都在向大明北方地区一直收容难民。
本身三府的粮食需求就很大,加上每年大规模难民引进那就需要更多的粮食用来招募。主粮或者是口粮才是重点,而目前兴华公司的铁矿需求完全满足。澳大利亚的铁矿品质好,开采难度低。只是他不同于难民,如果没有粮食就没办法安置大量的难民,而澳大利亚的铁矿就一直放在那里他不会跑也不会饿死,所以北部的领导层就认为还是要先增加粮食产量,于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那就要靠后一些。而台湾地区的老宋也是同样的想法,而让杨向东老二陶朗先等人决定护卫队留下的最关键的原因还是朝鲜的情况。
朝鲜新军军械被倒卖的事情,终究是没了下文,不过确实有人给仁祖打了小报告,要求仁祖处置李适。而不满自己的功绩待遇的李适决定北上前往咸镜道。在前往咸镜道之前,其通过自己的管家与兴华公司签订了一批装备的采购合同。不过为了不打草惊蛇,他第一批采购的合同主要是箭和冷兵器盔甲为主,而兴华公司如期如约履行了合同,之后他开始试探性的向兴华公司采购部分火绳枪,兴华公司以火绳枪过于落后,公司已不生产为由推荐其购买老款隧发枪。既然兴华公司愿意出售,趁着海还没完全冰封之时从福建地区采购了一批老款燧发枪一共2000多支提供给了李适,而颗粒火药与普通黑火药也卖给了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