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听觉到触觉,大唐骑兵的步伐就如同死神的降临一般,缓慢而坚定地逼近。虽然他们的身影在远处还显得有些模糊,但那沉重的脚步声却如同一把重锤,狠狠地敲击在每个人的心头。
随着大唐骑兵的逐渐靠近,明军士兵们心中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喉咙不自觉地发干,吞咽口水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以至于在整个明军大营里,都能听到此起彼伏的吞咽声,连成一片。
毫无疑问,此时明军士兵的心理防线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仿佛只需要再轻轻一推,就会彻底瓦解。
路途再遥远,只要坚持走下去,就会有走到尽头的那一天。更别说这短短的几公里,以马儿奔跑的速度其实也只要几分钟。
只是如今明军士兵的听觉等感观收到严重抑制,在叠加今晚的天气影响,不自觉的就有了心理暗示,因此觉得时间过的格外的慢,每一秒都是如此的煎熬。
终于,呈三角形进攻队形的骑兵队伍终于暴露在了明军大营火光的照射范围里,此时距离明军大营仅有百米之遥。
若是平常,明军士兵还会有更多的反应时间,可惜今天大风起兮云飞扬,明军大营的诸多火把被吹的明暗不定,流明大大降低,因此,他们才迟迟看到敌人的身形。
不过,大唐代表的是新势力,新势力嘛,没有经受过很多的社会的毒打,还是敢和愿意助人为乐的。
这不,看着明军大营里缺少光亮,大唐就决定做好事客串一把普罗米修斯,也不怕被明军给讹上。
“弓箭手准备!”刘三刀双腿加紧马腹,手持雪白的陌刀,声如洪钟地吼道。他的声音在这片空旷的战场上回荡,仿佛能穿透云层。
在这个通讯基本靠吼的时代,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不仅要有卓越的指挥才能,更要有一副大嗓门。
刘三刀深知这一点,所以他总是不遗余力地发出命令,让每个士兵都能清楚地听到他的指示。
听到刘三刀的命令,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搭起弓箭,根据风向和距离,微调着弓弦的角度,将箭头对准明军大营。每个人都全神贯注,不敢有丝毫松懈。
“射!”刘三刀再次发出一声暴喝,这声音如同惊雷一般,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士兵们闻声而动,几乎是本能地松开了弓弦,将手中蓄势待发的箭矢如流星般射向明军大营。
这些箭矢可不是普通的箭矢,它们都是经过特殊制作的。箭头上涂有易燃的油脂,一旦射中目标,就会迅速燃烧起来。
此时,这些箭矢上都燃烧着熊熊火焰,如同一群火龙在空中飞舞,带着无尽的威势扑向明军大营。
在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绝对的好事和坏事,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看待和应对它们。
就拿眼前的风来说,它无疑会对箭矢的精度和打击范围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原本精准的射击变得不再可靠,攻击的范围也可能受到限制。
然而,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思考,将这股风与火攻相结合,那么它就会成为一种绝佳的催燃剂。当风助火势时,火势会迅速蔓延,形成一片熊熊烈焰,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