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老村长那沉重而忧虑的声音,村民们的心中都涌起了一股难以言喻的绝望。
他们一个个面面相觑,眼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恐惧和不安。
没有人愿意离开这个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家园,没有人愿意拖家带口、背井离乡去外地谋生。
逃荒,这个词在他们心中就像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它不仅仅代表着路途上未知的艰难险阻,更意味着他们祖祖辈辈在村里留下的财物、房屋、田地,都将被无情地抛弃。
他们无法想象,没有了这些,生活将会变得多么无望。
在场的老年户主们紧握着手中的拐杖,眼中闪烁着泪光。
年轻人们则紧咬着牙关,心中暗自发誓,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会选择逃荒这条路。
林梦芮站在人群中,听着老村长的话,心中却有些不以为然。
她知道,北方的确在发生战乱,但古道村位于大夏国中间偏南的位置,国都洛城也在古道村北边。
她坚信,当朝皇帝一定会不遗余力地抵抗北方胡人的入侵,保卫国都洛城。
只要洛城不被攻陷,在洛城南边400多里远的古道村,理论上就不会遭受灭顶之灾。
然而,片刻之后,林梦芮就理解了老村长这样说的深意。
老村长自然是知道,举村向南逃荒的概率并不大,他之所以扩大危险,就是想把村里人更好地团结在一起,让大家一起出力,保护村子。
他希望用这种紧迫感来唤醒村民们对家园的守护意识,激发他们共同抵御外敌的决心。
北方的战事如何,这不仅关系到古道村的村民能否继续在他们的土地上耕种、生活,更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命运。
如果战事不利,他们可能不得不放弃世代居住的家园,踏上未知的逃荒之路。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整个村庄的未来。
在场的所有户主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忧虑,都聚焦在了许婆婆身上。
她的儿子秦泽在军营中服役,担任伍长一职,是村里人的骄傲。
秦泽自小就表现出过人的勇气和智慧,老人们看着他长大,都相信他能在军中大有作为。
许婆婆缓缓地开口,声音中带着一丝坚定:
“好,我回家让孙儿写封信,托人送到县里,再由县里送到军营,询问我儿战事如何了。”
她的声音虽然平静,但每一个字都透露出对儿子的深深牵挂。
然而,林梦芮却有些担忧地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军营管理很是严格,现在又是战时,恐怕军情战况很难传递出来。而且,泄露军机,可是大罪啊。”
她的担忧不无道理,战时的保密措施极为严格,任何关于战事的消息都可能被视为敏感信息。
许婆婆听后,眉头紧锁,担忧之情溢于言表:“一封家书,也不行吗?”
她的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思念和对战事的担忧,她希望能得知秦泽的安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