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母亲和婆婆走过来了,她赶紧牵着瑜姐迎过来,杨氏急忙制止:“别忙,别忙,你看你,日头那么大,不好好待在屋里,出来做什么?”
嘴里说着责怪的话,却也加快了脚步,诗晴挽着母亲,对瑜姐说:“瑜姐,快,快过来见过外祖母。”
瑜姐是在京城出生的,但是一岁多就随父母回了清山县,她完全不记得外祖父母的样子,但是常听母亲提起,原来这位就是外祖母啊,听到母亲的话后她乖巧的行了个礼,“瑜姐见过外祖母。”
杨氏看着像个瓷娃娃的瑜姐,喜笑颜开,她抱起瑜姐,高兴的说:“一晃就快三年了,瑜姐都长那么大了,外祖母都快认不出来了,瑜姐还记得外祖母吗?”瑜姐认真的回答到:“瑜姐能认出外祖母。”
听到这话杨氏有点奇怪,诗晴他们回清山县时瑜姐只有一岁多,那么小怎么会记得,瑜姐接着说:“娘亲说,她和您长得很像,所以只要看到和娘亲一样好看的就是外祖母了。”
听到这话,大家都笑了起来,瑜姐这小嘴是真甜,一句话让王诗晴和她母亲都高兴。
说话间,大家已经进了屋,屋子里早已布下几个冰盆,一进屋,凉意袭来,满身的暑气顿时消散,
宾主落座,王诗晴和瑜姐重新行了大礼,孙月娘想着这时候应该把时间留给她们娘几个,于是寒暄客套了几句后,就提前离开去准备晚饭了。
她一走,杨氏明显松了一口气,她很不擅长和陌生人打交道,尤其是身份地位差距太大的人,她以前见过那些市井农妇,邋邋遢遢,粗鲁无礼,说起话来唾沫横飞,
虽然王诗晴在近一年的信中经常提起她的婆婆时,言语中都是感激和赞美,但是她还是担心自己没法和她交流,从而产生什么不愉快,她倒是没什么,过几天就回去了,可诗晴是要在婆家过一辈子的,亲家母把不满转移到她身上就不好了。
还好,从进门到现在,这位亲家母表现的倒也得体,整个宋府给人的感觉也不错,院子打理得干干净净,花花草草的布局很有新意,下人们守礼本分,进退有度,对诗晴的照顾目前她也挑不出什么错。
王诗晴看她松了一口气的样子,不禁失笑:“原来娘亲那么端着,其实也只是纸老虎而已啊,我跟您说过,我婆婆真的很好,没有骗你。”
这时,丫鬟们端着一些吃食进来了,这是孙月娘让人准备的土豆凉粉,不过不是做的酸辣味的,而是甜的,凉粉切成小块,加入冰块和各种水果,这个季节桃子和西瓜正好上市,还有葡萄干,然后加入新鲜牛乳和糖,其实就是后世的水果捞。
大热天的,吃一碗很解暑,王诗晴的那份还很贴心的没加冰块,杨氏第一次见这种吃食,颜色看起来不错,王诗晴让她尝一口,她拿起勺子,浅尝了一小口,然后又尝了一口,再尝一口,不知不觉中,碗已经见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