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如此急行军,士兵们会不会太过疲惫?” 司马师皱着眉头,一脸担忧地问道。他看着那些疲惫不堪的士兵,心中不免有些心疼。
司马仲达看了他一眼,目光中透着坚毅与沉稳,说道:“此番行动,贵在神速。高羽占据宛城,必定会有所防备。我们若不尽快赶到,待他巩固城防,再想夺回宛城,就难上加难了。至于士兵的疲惫,我会安排好轮休,确保他们保持战斗力。战争,从来都是与时间赛跑,我们必须抓住这转瞬即逝的战机。”
司马昭在一旁点头道:“父亲所言极是。我们必须抓住燕军立足未稳的时机,一举夺回宛城。此刻稍有迟疑,便可能错失良机。”
短暂休息后,大军继续前行。傍晚时分,天边染上了一抹绚丽的晚霞,如同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士兵们虽然略显疲惫,但士气依旧高昂。司马仲达看着天边的晚霞,心中默默计算着行程,他知道,每多赶一天路,就离胜利更近一步。在他心中,宛城已然成为他复仇的关键一步,他必须全力以赴。
就这样,大军日夜兼程,每日行军一百二十里。途中,司马仲达还不时派出斥候,如同敏锐的触角一般,侦察前方的道路和敌情,确保行军安全。在他的严格要求和精心指挥下,大军保持着良好的行军状态,向着宛城飞速逼近。
而另一边,宛城内的薛孟陵对于司马仲达的到来还丝毫不知情。按照他的预估,西夏军如果反扑的话,应该在十日后才会到达。但是为了保险起见,从第五日起,薛孟陵便向北派出了大量的斥候,密切关注着敌军的动向。
这天中午,薛孟陵正在城中与诸将商议城防事宜,气氛严肃而紧张。突然,一名斥候慌慌张张地跑进来,单膝跪地,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将军,大事不好!宛城正北方向五十里外,有一支十数万的军队正在快速靠近,预计天黑到达。”
听到这个消息,所有将领顿时哑然,脸上露出震惊之色。
薛孟陵眉头紧锁,心中暗叫不好:“没想到敌军来得如此之快!并且人数如此之多,毕竟此时宛城中只有两万守军。”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如同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众人心中。
但是久经沙场的他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迅速站起身来,神色镇定地对诸将说道:“各位将军,敌军已至,我们必须立刻做好战斗准备!传我命令,紧闭城门,加强城防巡逻,准备好守城器械!务必严阵以待,绝不能让敌军踏入宛城半步!”
随后,不断由斥候带回来消息,统兵将领叫司马仲达,来敌人数至少在十五万以上,根据装备判断,应该是大夏北大营的军队。但是对于司马仲达这个人的情报,大家都不知晓,毕竟此人名不见经传,就像是凭空跳出来的一个人。薛孟陵猜测,应该是原来荆州司马家的余孽。此刻,他深知自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他必须想办法守住这座城池。